產品
7月31日,QuestMobile發布《2018移動互聯網生態流量洞察報告》(下稱《報告》),對2018年整個移動互聯網行業流量做出分析。該《報告》指出:伴隨互聯網行業馬太效應愈發顯著,BAT布局小程序,終端廠商發力快應用,進一步導致生態流量模式變得更加復雜,玩兒法更加多元。
報告對2018年移動互聯網生態流量給出以下幾點結論:
1、移動大盤已達11億,流量紅利逐漸消失。中國移動互聯網活躍用戶規模緩慢增至11億,2018年上半年僅增長2千萬。
2、移動網民使用APP的數量已趨近飽和。中國市場上APP數量超過406萬個,從用戶使用需求來看,35個APP已經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,對用戶的爭奪將愈發激烈。
3、行業馬太效應愈發顯著。移動購物、旅游出行、圖像服務等行業用戶集中度進一步提升。
4、生態流量領域的合縱連橫:BAT布局小程序,終端廠商發力快應用。
在APP格局逐步穩定的局面下,BAT集團借助各自流量APP的優勢,積極開發小程序及各種入口留住客戶;國內終端廠商也積極聯盟,通過“快應用”及流量扶持計劃觸達更多用戶。
5、生態流量的發展現狀:定義越來越廣泛,形式越來越多樣化,其價值模式逐漸成熟。
由以上結論可以看出,在APP和小程序的發展前景道路上,APP的發展顯然已出現瓶頸,而小程序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趨勢,在互聯網流量趨于穩定的情況下,走出了一條新型發展之路。
基于此,《報告》對小程序的生態流量做出以下幾點分析:
1、誰在享受微信小程序流量紅利?
從開發者看,騰訊及投資企業接近一半,其次是非BAT互聯網公司;從小程序類型看,手機游戲占比超四分之一,其次是實用工具、移動購物。
2、有APP的微信小程序布局。
移動互聯網企業的小程序布局與小程序整體布局基本一致,移動互聯網企業為小程序的主要開發者。關于小程序的應用場景還可繼續關注的包括:
1)APP+小程序。購買和支付場景更為突出,較好展現社交營銷+便捷支付服務價值;
2)內容和信息服務。雖然公眾號更靠近內容服務,但小程序的內容負載形式和內容量級優于公眾號且更靈活,具有營銷和導流價值。
3、微信小程序已成為APP之外的生態流量重要構成。
除了小程序的流量洞察分析,《報告》就當下小程序的發展模式和商業價值也給出了案例分析:
模式一:APP+微信小程序(典型代表:小紅書)
生態流量的導流價值:小程序僅提供核心功能服務,其他諸如發筆記、關注等社交參與度較高的功能,需使用APP,以此激勵用戶下載APP。
模式二:APP+微信小程序矩陣(典型代表:京東)
生態流量的營銷價值:一個主要小程序承載全平臺服務之外,多個小程序以垂直品類切入不同購物需求偏好的用戶人群,精準觸達,累積獲取新用戶。
模式三:APP矩陣+微信小程序矩陣(典型代表:58)
生態流量的新增場景價值:58的微信小程序布局由多個小程序構成矩陣,以主場景—細分場景—個性化觸點,為用戶提供更簡潔高效的服務。
模式四:APP+超級APP入口+微信小程序(典型代表:美團外賣)
生態流量的營銷價值:通過生態內其他APP入口、小程序等形成流量矩陣,實現生態內協同。
目前,這幾種小程序的發展模式被廣泛應用,當然,隨著小程序技術的研發和場景的開辟,小程序的發展模式與商業價值將會呈現更加多元化的業態。
也許,這一切還僅僅是開始。
p0